在孙少安砖窑的火光照亮双水村四十年后,一群智能制造专业的学子围坐在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的书桌旁,以一场质朴而深刻的读书分享,让《平凡的世界》跨越时空,化作青春成长的航标。4月16日,工程训练中心、应用技术学院以“阅见美好·苏香作伴”为主题,通过聚焦文本深读,将经典阅读从“一时活动”升华为“终身习惯”,在平凡之中培育不平凡的精神力量。
“经典的力量不在云端,而在脚踏实地的心灵共振。” 学生黄鑫在分享环节中念出了孙少安的创业誓言:“命运总是不如愿,但往往在无数痛苦中使人成熟起来”,联想到实训课上被磨破的手套,他感慨道:“失败不是终点,而是走向精益求精的起点。”
“书香校园不是空中楼阁,而是扎根日常的生态雨林。” 学院积极打造书香社区环境,让每一面墙都能“说话”,每一个角落都弥漫书香。与此同时,学院联合企业共同开设“车间读书角”,让工匠精神与文学经典产生深刻碰撞;设立“时光邮筒”,收集学生手写的明信片,记录每一次的成长与蜕变,真正实现“书香融于日常”。
这场读书会没有前沿的元宇宙技术,没有炫酷的全息投影,却以“小而美”的机制创新展现出更深层的渗透力。当看到学生们用数控代码注释着孙少安的“奋斗算法”,听到清晨的朗读声中回响着信天游的悠远苍凉,便能触摸到文学经典与工程教育深度融合所焕发出的蓬勃生命力。这或许就是文化育人的真谛:不必追逐浪潮,只需让书香成为空气,让思考成为本能,让每一个平凡日子闪耀出超越平凡的光芒。
未来,工程训练中心、应用技术学院还将推动读书分享的长效机制建设:实施“蒲公英计划”,每名学生成为阅读的火种,每学期辐射带动三名同学共同阅读;打造“双导师领航”模式,聘请专业教师和劳模工匠结对指导读书小组;建立“阅读记忆库”,持续收录学生的读书故事,未来将改编为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政话剧;实行“学分赋能”,将深度书评与剧本创作纳入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,持续深化书香校园建设。
以书为媒,以心相连,这场读书会不仅描绘出青春奋斗的美好画卷,更以文化滋养铸就新时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坚实基底。
 
 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编辑:傅修远  审核:石贵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