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主页 |

就业资讯

2016年就业工作总结

发布日期:2017-03-16


2016年是极富挑战的一年,16届毕业生一共有7个班,324名学生,男生245人,女生79人,其中包括特招生16人,有留级生3人。生源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通、苏州、常州等地,另有6名外省同学。 据调查,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区域高度集中:绝大多数意向江苏省内,67.9%集中在苏南五市,有75.31%的同学愿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领域。同时经过细致的摸查,我们发现大四学生对于就业的困惑集中在两个方面,一个在求职技能的短板,另一个是招聘信息的滞后。

因此形成以下工作思路: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为目标,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,完善三项制度,推进全年的就业工作。

1、探索就业指导新模式,为就业工作提供保障。首先制定就业工作方案,为就业工作提供政策支持;其次将就业工作纳入毕业生培养方案,同时邀请企业“三参与”:参与毕业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、参与毕业答辩、参与指导学生的实习(2016年,我中心邀请了康尼机电、南京埃斯顿机器人等5家企业参与指导我们的学生),真正实现“毕设+实习+就业”的新模式;并且坚持实行“请进来,走出去”的原则,一方面中心积极搭建校企合作,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,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校外实习,提前进入准工作状态,力争与企业无缝对接。

2、强化就业工作机制,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。①首先成立就业工作指导小组,实施党政一把手工程;中心郁汉琪主任和周明虎书记亲自指导就业工作,联系用人单位,多方推荐毕业生,王灿书记亲自做就业动员,就三个专业方向分析其就业形势,为学生就业打开一扇窗;②立足中心学生实际,实行“五个一”专项就业指导;要求每一位毕业生在暑假里完成撰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、参加一次专业认知社会实践活动、制作一份精美的求职简历、体验一次求职面试、观摩一次招聘会,真正做到心中有数,有的放矢。③收集、整理就业信息,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招聘会信息200余次;举办专场招聘会,比如春季招聘会,邀请南京、苏州、浙江等地的17家用人单位参加,提供岗位近200个,还有江苏新苏集团等20家企业的专场招聘会。并且中心对提供就业信息的专业教师给予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,真正形成全员关心就业的良好氛围,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。

3、推行就业教育长效机制,打造就业育人服务体系。①将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阶段;大一、大二,组织学生参观企业,进行自我定位,做好大学生涯规划,大三重在专业技能的培养,邀请企业专家、优秀毕业生来学校做讲座,做好职业生涯规划;大四重在求职技巧的提高。②完善精准帮扶措施,定期组织就业工作坊,现场解答就业政策,求职技巧辅导,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方法,提高就业竞争力;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动态信息库,及时更新实施有针对性地“一人一策”专项帮扶计划,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。③开展“我的未来不迷茫”就业服务月活动,通过发挥朋辈的力量互帮互助,互相修改简历、介绍面试经验,让优先就业的同学带动后就业的同学。